球王会 - 官网

球王会 - 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荣誉资质 > 荣誉资质 >

500多年前的一幅古画 放大10倍 竟然发现一个戴眼镜的男子!

文章出处:球王会体育 人气:发表时间:2023-03-03 01:09
本文摘要:在中国古代画坛上有一个小众画派那就是致力于描绘其时的市井民俗就是人们常说的民俗画。民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始于汉代如辽阳、望都等地 墓室壁画和 画像石、 画像砖等。唐代韩滉的《田家民俗图》、五代李群的《孟说举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的《农家迎妇图》、 朱光普的《村田乐事图》、 李唐的《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画家的存在才让没有照相技术的古代风情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球王会

在中国古代画坛上有一个小众画派那就是致力于描绘其时的市井民俗就是人们常说的民俗画。民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始于汉代如辽阳、望都等地 墓室壁画和 画像石、 画像砖等。唐代韩滉的《田家民俗图》、五代李群的《孟说举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的《农家迎妇图》、 朱光普的《村田乐事图》、 李唐的《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画家的存在才让没有照相技术的古代风情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明朝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就有关于叆叇的形貌:“提学副使潮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

中用绫绢联之缚於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靉靆也。”

到了明代也有一幅传世的著名画作《南都繁会图》全称为《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南都繁会图》为明四家之仇英所绘一直享有“南京本土的《清明上河图》”之盛誉。《南都繁会图》卷长355厘米、宽44厘米画卷市井纵横店肆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长卷绘有109家商店及招幌匾牌1000多个职业身份差别的人物侍卫、戏子、纤夫、邮差、渔夫、商人等“行走”在长卷上神态富厚展现出一幅富贵、富庶、热闹的明朝晚期的陪都南京的市井生活画面。

有细心的网友将这幅500年前的古画放大10倍后却发现了内里竟然有个戴眼镜的男子。生活在几百年前的昔人卡吧上一副现代风情的眼镜想想也真够诡异的。

那么问题来了画中的眼镜男是画家仇英的“科学理想”呢还是仇英生活的时代中国就已经有眼镜了呢?

(图片来自网络)

好比南宋作家赵希鹄在他的《洞天清录》中就有这样的纪录:“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这里说的“叆叇”指的就是老花镜。

赵希鹄生活在1170年至1242年之间这属于13世纪前半叶而西方关于眼镜的最早纪录则是13世纪后半叶。其后意指眼镜的“叆叇”就经常现身于种种条记。

500多年前的一幅古画放大10倍竟然发现一个戴眼镜的男子!

再者如清人陈康祺的《郎潜纪闻》卷九:“相传翁覃溪……六七十时犹能於灯下作细书阅蝇头字不假靉靆。”说的是清代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字覃溪)的视力很好六七十岁了念书、写字仍不用借助眼镜。

可见其时的眼镜在文人士医生中已相当盛行。

既然我们在南宋的时候就发现眼镜了那么在明朝画家仇英的画作《南都繁会图》中画上戴眼镜的男子也就屡见不鲜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眼镜是源自西方的进口货。其实从现有的历史纪录来看中国人使用眼镜的历史要早于西方人。中国最早的眼镜并不叫眼镜而是有个很是离奇的名字叫“叆叇”。

叆叇的本意指的是云彩很厚的样子形容浓云蔽日。最迟到南宋时“叆叇”又指眼镜。


本文关键词:500,多,年前,的,一幅,古画,放大,10倍,竟然,发现,球王会官网

本文来源:球王会-www.wulihe.com.cn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